分类 Nginx 下的文章

同一台服务器Nginx防止未配置SSL证书的站点通过https访问跳转到配置了SSL(https)证书的站点

服务器:CentOS
环境:Nginx+MySQL+PHP

之前在这台服务器上配置了多个vhost站点,其中有一个还配好了SSL证书(https访问),其他站点都没配置。今天有个同事发现,当通过https访问其中一个未配置ssl证书的网站时,浏览器(谷歌、火狐都会)会提示证书风险,选择继续访问后,内容却是配置了ssl证书的那个站点。

后来查询得知,通过https协议访问未配置ssl证书的站点时,默认会跳转到一个(如果配置了的话)https站点,要禁止这种跳转,需要配置一个默认ssl(无效的也可以)server,具体如下:

server {
 listen 443 default_server;
 server_name _ ;
 ssl on;
 ssl_certificate crt/1_xxxx.com_bundle.crt; # 这里可以是无效的证书
 ssl_certificate_key crt/2_xxxx.com.key; # 这里可以是无效的证书
 return 301 http://$host$request_uri; # 跳转到http协议访问
}

最后一句(return)强制把未配置ssl证书的https访问都跳转到http协议上,问题解决。
这是目前得到的解决方案,如果还有更好的,欢迎大家指出!

浏览器自动请求favicon导致重新访问一次主程序

语言:PHP
问题描述:自己写了一套程序实现简单的伪静态,就是将所有请求重定向到index.php,然后根据URI分发给不同的脚本处理。但运行起来发现,index.php总是比预想的多执行了一遍。

开始,自己以为是程序哪个地方出了问题,所以从头到尾检查,结果并没发现不合理的地方。最后没办法了,通过浏览器的network查看是不是访问时多发送了一次请求。
这一看就找到原因了:浏览器自动请求favicon.ico文件,但网站根目录不存在此文件,所以会重定向给index.php处理,于是主程序又背地里被执行了一遍。于是,我在伪静态里把类似的静态文件给排除掉了,无论找不找得到,都不会触发程序执行。

- 阅读剩余部分 -

nginx 配置图片文件等过期时间,禁止日志记录

查看nginx日志文件,发现有大量图片请求的日志,其实这种日志我们并不需要,所以考虑禁止此类文件的日志文件生成,方法如下:

    location ~ .*\.(gif|jpg|jpeg|png|bmp|swf)$
    {
        expires      30d;
        error_log /dev/null;
        access_log off;
    }
    
    location ~ .*\.(js|css)?$
    {
        expires      12h;
        error_log /dev/null;
        access_log off; 
    }

Nginx配置中的log_format用法梳理(设置详细的日志格式)

nginx服务器日志相关指令主要有两条:一条是log_format,用来设置日志格式;另外一条是access_log,用来指定日志文件的存放路径、格式和缓存大小。一般在nginx的配置文件中配置(比如:/usr/local/nginx/conf/nginx.conf)。

log_format指令用来设置日志的记录格式,它的语法如下:
log_format name format {format ...}
其中name表示定义的格式名称,format表示定义的格式样式。
 
log_format有一个默认的、无须设置的combined日志格式设置,相当于Apache的combined日志格式,其具体参数如下:
log_format combined '$remote_addr-$remote_user [$time_local] "$request" $status $body_bytes_sent "$http_referer" "$http_user_agent"';
 
也可以自定义一份日志的记录格式,不过要注意,log_format指令设置的名称在配置文件中是不能重复的。
 
假设将Nginx服务器作为Web服务器,位于负载均衡设备、Squid、Nginx反向代理之后,不能获取到客户端的真实IP地址了。
原因是经过反向代理后,由于在客户端和Web服务器之间增加了中间层,因此Web服务器无法直接拿到客户端的IP。
通过$remote_addr变量拿到的将是反向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。
 
但是,反向代理服务器在转发请求的HTTP头信息中,可以增加X-Forwarded-For信息,用以记录原有的客户端IP地址和原来客户端请求的服务器地址。
这时候,要用log_format指令设置日志格式,让日志记录X-Forearded-For信息中的IP地址,即客户的真实IP。
 
例如,创建一个名为mylogformat的日志格式,在$http_x_forwarded_for变量记录用户的X_Forwarded-For IP 地址:
log_format mylogformat '$http_x_forwarded_for $remote_user [$time_local] "$request" $status $body_bytes_sent "$http_referer" "$http_user_agent"';

在日志格式样式中,变量$remote_addr和$http_x_forwarded_for用于记录IP地址;
$remote_user用于记录远程客户端用户名称;
$time_local用于记录访问时间与时区;
$request用于记录请求URL与HTTP协议;
$status用于记录请求状态,例如成功时状态为200,页面找不到时状态为404;
$body_bytes_sent用于记录发送客户端的文件主体内容大小;
$http_referer用于记录是从哪个页面链接访问过来的;
$http_user_agent用于记录客户浏览器的相关信息。

- 阅读剩余部分 -

LNMP 环境下,ThinkPHP5 设置 public 为根目录网页显示空白解决办法

为了去掉TP5 URL地址里面的public,把网站根目录改成了 /home/wwwroot/www.csensix.com/public ,重启Nginx(lnmp nginx restart 或者 service nginx restart)发现网站打开空白,什么都不显示(谷歌浏览器提示500错误)。经过查找资料发现是lnmp一键环境包做了防跨站防护,导致不能访问public以外的目录。服务器环境 :centos6.8 64位,lnmp1.5 一键环境包(php多版本)

按lnmp集成环境提供的方法(lnmp vhost add)添加虚拟站点,访问 TP 站点就要加个二级目录,如
http://www.csensix.com/public

所以为了可以让访问链接变得更加友好(即http://www.csensix.com),可以修改/usr/local/nginx/conf/vhost/www.csensix.com.conf(下称“专属配置”)。

root /home/wwwroot/www.csensix.com;
改成
root /home/wwwroot/www.csensix.com/public;

- 阅读剩余部分 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