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 生活 下的文章

追着Truman去探索世界(楚门的世界观后感)

影片的英文名是 The Truman Show,大概是True Man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吧,主人公Truman就是虚拟世界里唯一真实的存在,其他一切都是人为构建的虚拟场景——桃源。

影片开始的十几分钟,我还有一点云里雾里,弄不明白Truman的世界是电视剧,还是真实的生活。随着剧情的推进,我开始意识到,Truman是那个唯一被蒙在鼓里的人,其他人都只是配合他在演戏。而电视荧幕前,是全世界无数的观众,他们把Truman的生活当做了一种节目,一种能激发他们持续关注的节目,而Truman是那个节目的Super Star。

已过而立之年的Truman,有一种意识慢慢在他脑子里萌芽。种种迹象表明,他的世界好像已经被人提前设定好了一样,无论如何,他都无法挣脱。影片最明显的表达就是,他想离开自己居住的地方去斐济岛,但机票订不到,大巴也出了故障(司机故意弄坏的)。身边所有的人都在演戏,包括他从小到大的玩伴。虽然他很怀疑,但想通过周边的人去证实却是行不通的。相比起来,反倒是物理的存在给了他可靠的提示。

意识到自己生活的世界是有问题的,Truman决定一探究竟。在人为的狂风骤雨之下,他毫不畏惧退缩,而是舍命向前。最终,他找到了那个写着 EXIT 字样的出口。“上帝”劝说Truman,告诉他外面的世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,他现在生活的世界至少可以保证他不会有任何危险。

屏幕前的观众都为Truman捏着一把汗,“他到底会怎样选择?”毫无疑问,Truman选择了走出去,走出那个禁锢自己大半生的桃源之境,去探索那道 EXIT 之门外面的世界,哪怕是冒着失去生命的风险。

Truman最终找到了生命的出口,那我们呢?

和荧幕前的观众一样,我们自己生活的世界是不是也是被别人,或者被自己,设定了,禁锢了?我们的生活是不是只是在原地打转,毫无方向,毫无进展?我们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?如果找到了问题,我们能否鼓足勇气去改变?

The Truman Show 带给我们的思考是最重要的。

世上再无李咏

今早从订阅公众号得知,李咏去世了。对,就是那个我们印象中脸很长,主持了好多好多节目,可能是我们很多人全家老少都非常熟悉的那个李咏。他是一个陪伴了我们从小学到初中,再到高中,到大学,甚至到成家立业整个过程的人,很难接受,这样一个人就永远的离开了我们。

大家得知这个消息都是通过李咏妻子哈文的微博。也就是今天上午,2018年10月29日,哈文发文称丈夫李咏在美国经过17个月抗癌治疗,于2018年10月25日凌晨5点20分去世,自己更是"永失我爱"。

那些我们熟悉的人突然离世,无非两个原因,一是意外,二是癌症,而后者的概率比前者大得多。罗京、姚贝娜等,他们都是我们生命里曾经鲜活的人物,如今却都已作古。

大家难于接受的同时又都很好奇,这样一个名人,之前居然没有一点他患癌的消息。我自己最近一次看到他的消息,还是他剪了一个短发,那时大家都感叹是以前的发型拉低了他的颜值。现在看来,他剪短发,应该是在得知自己患癌之后,事出有因。后来,我们就都没有他的消息了。也或许有,只是我并没有去关注。说实话,我对他并不了解,他的节目我也没怎么看过,除了春晚。在台上,他是一个很幽默,很绅士,同时又有点搞怪的人,他总能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气氛。哪怕我对他本人没什么兴趣,但由于他的影响力,想不知道他都很难。就是这样一个人,从我们生活里消失了一年多,等到我们再次看到他的消息,居然是他已离世。

说实话,一时很难接受,总感觉是愚人节的一个笑话。但这并不是笑话,是冷冰冰的事实。人生真的充满了希望,也充满了意外,我们不会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到。

此时,只想说,活着真好。以后,人生的阴晴圆缺,我们都别辜负。

为什么我们做事常常不能坚持到底?

许多人很迷茫,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容易半途而废,难以坚持到底。本文详细分析了为什么不能坚持的七种原因。

我们没有形成固定的时间节奏感

高中阶段我们都比较容易坚持做一件事。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有良好规律的生活,我们每天按时起床,按时上课,按时自习,按时睡觉。

在一个有规律的生活里,人是容易有相对固定的受控时间去完成自己既定的目标。到了大学阶段,课表不是天天相同,生活也开始多了很多可能性,这意味着你的生活变得丰富的同时,你获得各种自由的同时,你开始失去你过去养成的节奏感。你开始慢慢变成被不同的事情推动去行动的人,而不是坚持在固定的时间干一点什么的人。

这种被碎片化事情推动的现象,不仅仅是在大学,一直到了职场,都会越来越严重。我的第一个建议是:要养成坚持的习惯,你最好要让自己有一些固定的时间去做固定的事情的习惯。

我建议大家做一些小事情,比如每天坚持在某个固定的时间写日记,练字,锻炼,一切你喜欢的事情都好,不需要太多的时间,哪怕就 15 分钟。这些小事情会慢慢形成你新的时间锚点,有了这些时间锚点,你才能在不同的环境里慢慢养成你生活中的新节奏感。有了时间节奏感的人,才能逐渐掌控自己的时间,获得更高的效率。

- 阅读剩余部分 -

结果和过程,哪个更重要?

北京时间昨天晚上十点进行的一场小组赛,日本对波兰的比赛,很好的诠释了结果与过程谁更重要。

比赛之前,日本队积分小组第一,只要这场能踢平就可以出线,而对手波兰队小组垫底无缘淘汰赛,即使进球也是一样的命运。同时进行的另一场比赛,哥伦比亚对阵塞内加尔,他们的输赢也会影响日本队能否晋级18强。

比赛前80分钟,日本和波兰的球员都踢得很卖力,日本对希望通过赢球把晋级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,而波兰队更多的是为荣誉而战,虽然已经是小组出局的命运,但他们希望通过比赛过程证明自己。随着比赛的进行,日本队这边知道了另一场比赛的结果,尽管此时他们已经0比1落后波兰队,但他们只要保证不再丢球就能小组出线,所以,西野教练决定走保守路线,通过替换上场的球员告诉队友另一场比赛的情况,日本队开始在后场不停倒脚。一方面他们不敢在进攻和防守中犯错,再领黄牌,另一方面也担心波兰队再度进球,而如果塞内加尔扳平比分,他们也将卷铺盖回家。因此,球场上出现了在NBA比赛中常见的“垃圾时间”,而早已被淘汰的波兰队也无心恋战,“十分配合”地不再拼抢。球迷们也不是傻瓜,看到这样的情况自然清楚个中缘由,从第85分钟开始,球场内嘘声四起。最后补时三分钟还没到,主裁判都无法忍受,提前吹响了终场哨音。

日本队的目的很明确,他们就是不惜一切代价保证小组出线,哪怕被球迷唾弃,颇有点忍辱负重的味道。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,日本队不是单纯的为了比赛而在踢球,他们更是为了国家队的荣誉,最终结果对于他们比什么都重要,比赛精不精彩都是其次。而波兰队,结果已经无法改变,过程的精彩多少能够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,同样是为了荣誉,一场无结果之战他们依旧踢出了该有的精彩。

“足球是圆的”,一切皆有可能

前西德国家队教练赫贝格曾说过一句脍炙人口的话语:“足球是圆的。”暗示在足球场上一切皆可发生。昨天晚上德国队和韩国队的一场比赛,正好验证了这句话。
这届俄罗斯世界杯开赛以来,这是第一场我完整看下来的比赛。刚好这天我有时间,而且参赛队是卫冕冠军德意志战车。不知什么原因,德国队给了我很好的印象,有德国队参加的比赛,我默默都是支持的,这次也不例外。
按理说,德国队这次的对手韩国队,实力一般,拿下应该是问题不大。可能韩国队员也知道大家力量悬殊,所以他们的拼抢十分卖力,可以说不放过任何机会。而德国队反倒不在状态,控球率非常高,却并没有形成有威胁的射门,当时可把观众都急坏了。
双方焦灼地踢了九十分钟都毫无建树。在最后的补时阶段,韩国队抓住机会率先破门,虽然当时判为越位,但通过回放VR视频,最终判决进球有效。这粒进球,极大增强了韩国队信心,也给了德国队生死一搏的压力。德国队守门员诺伊尔都跑到对方半场进行拼抢,希望帮助球队在最后时刻能够扳平比分。但就是因为这次守门员的离开,给了韩国队一个空门的机会,比分最终锁定在2:0,德国队毫无悬念的输掉了比赛,也彻底告别了这届世界杯。
看到德国球员失落的表情,我也替他们惋惜。这还是四年前所向披靡的德意志战车吗?在我的印象中,传统强队就应该是一路披荆斩棘的,一步一步登顶。但在足球的世界里,强队也会栽跟头,弱队也能顽强取胜。真是应了那句话,足球是圆的,一切皆有可能。